法币网(法币网关)
经济和内政的双重失败导致国民党的经济崩溃,使得其无法支撑军事战争。
作为其经济政策最重要的一步,1948年的金圆券改制,被蒋家父子视为关系国运的“金融战”。悲剧的是,这次金融战以失败而告终,此后不到一年,蒋家败退台湾。
在此次改制过程中,有些东西与现在的比特币狂潮相对应,可以得到一些启示。
(1)
金圆券改革之前,国统区的法币已经崩溃。在抗战爆发之时,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,而到了1948年,这些钱只能买到两粒大米。
为了终止这种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,国民党政府决定开始金圆券改革。
1948年8月19日,政府发布《金圆券发行办法》等法令,宣布:
1、中央银行发行金圆券,每元含0.22公分纯金
2、每1元金圆券换300万元法币
3、私人不得持有黄金白银和外汇,限期收缴
4、冻结物价,各地价格以8月19日价格为准
这套改革的本质思路是:以国库储存的黄金为金圆券的信用背书;强制收缴黄金白银,使普通百姓没有了对抗通胀的东西,只能被迫使用金圆券;不准涨价。
(2)
但是,纸币本身与“金本位”是冲突的,纸币的发行和使用本来就基于“政府的信用”,大家相信你这个政府才用你发的纸币,不信你我会用其他货币。
在广大农村,当时有小米、玉米、食盐等代币方式;在城市,有黄金、银元和美钞,蒋政府企图以强力措施来保证法币的垄断地位。(还记得《潜伏》吗?特务们出卖情报都不收法币,要收美元和金条)
(言外之意,钱不值钱,更不用说主义)
恶性通胀本质的原因是:当时国内的生产能力因为战争极度下滑,而蒋介石的国内战争需要大量军费的支持,本来就是军费狂涨和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。
在我看来,货币本来就是生产能力的符号化。你每年生产1万元的东西,银行就往市场上投放1万元纸币(或1万多一点),这个时候是适宜的。如果你想拿其中的8000元去打仗,老百姓还需要4000元吃饭,那2000元的差额怎么办?
国民党的回答是,多发纸币,反正我的军队要拿到足额8000元,你老百姓的4000元只好买到2000元的东西。
这就是国统区恶性通货膨胀的本质。
(3)
为了保障金圆券改革成功,蒋家父子下了大力气。
蒋经国以“太子”之身,率领数千直系特务入驻上海,又在上海招收15000人的“青年服务总队”,加上各种旁系、后勤人员,总动员超过10万人(穿越版的“外滩群众”)。
这些人做什么用呢?
两项任务:第一,收缴大上海的黄金白银和美钞,将其兑换成金圆券。
第二,保证上海物价稳定,所谓的“冻结物价,使其稳定在8月19日水平上”,被当时的报纸称之为819防线。
当时的上海是中国商业的中心,集中了全国一半左右的工业生产和大部分金融业,金银外币与物资储藏也最为丰富,能否在上海回收足量的金银外币并控制住物价,是此次币改成败的关键。
宣布完金圆券改革之后,蒋介石和蒋经国两父子马上就联袂赶到上海,进行下一步部署。
(4)
在蒋率队赶到上海之后,饱受通胀之苦的社会各界对蒋经国寄予很大期望,将其视为“打虎英雄,经济沙皇”。
蒋经国马上召开工商业巨头的座谈会,循循善诱,劝导他们“以国事为重”。怎么支持国事呢?最重要的是,要掏出真金白银来兑换金圆券。
参会的火柴大王刘鸿生说:“蒋太子满脸杀气,大发雷霆。他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,不敷衍不行,要防他下毒手!”
在其胁迫下,刘氏咬牙交出黄金800条(每条合10两),美钞230万元、银元数千枚。
这是多少钱呢?1946年,国民政府花费的军费约为1亿美元,美钞230万元相当于年度军费额的2%。按照购买力等价推算,相当于现在的百亿美元。
根据布雷顿森里体系约定,每1元美元等于0.8886克黄金,当时美国政府承诺,美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兑换成约定的黄金,这个承诺直到1973年为止。(这也就是美元被称为美金的由来)
按照现在的黄金价格,每克黄金等于350元人民币,230万美元约等于7亿元人民币。
(5)
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代,商人都是最软的柿子。蒋经国在上海工商界的旗开得胜,进一步壮大了他的信心。
9月2日,蒋经国在日记中写到,“昨晚接南京电话,要从速处理违犯经济法令的各种案件,并主张严办大的投机商人。上海的若干商人在当面对你说得好好的,而背后则是无恶不作。今天已下决心严办奸商。”
第二天,一批“大老虎”被抓了起来。(有没有想起来打黑除恶,唱红打黑)
其中包括:荣氏家族头号人物荣鸿元(其弟弟在后来位高权重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)
烟草公司的总经理黄以聪
纸业公会的理事长詹沛霖
杜月笙的三公子杜维屏
……
杜月笙,曾经与张啸林、黄金荣并称三巨头,随着张啸林投靠日本被暗杀,黄金荣年纪老迈不堪大用,杜开始在上海滩呼风唤雨,控制了上海的政治经济命脉。
(两名女子因为股票内幕交易被抓,杜维屏被牵连进来)
杜维屏被抓,在上海引起极大震动。
(6)
有仇不报非君子,杜先生不是吃素的,马上就给蒋太子挖了个坑。
收兑黄金白银只是蒋的任务之一,另外还有个任务是保持市场上物价稳定。
根据最基本的市场原理,一旦某种货物供应短缺,其价格必然上涨,这不随着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。
如果你不让我涨价,那我不卖行不行?蒋太子的回答是“不行”,商店必须开门,架子上没货你也得开着门。仓库里只要有货,就得拿出来卖。别动队负责监督,盘查仓库。
于是,小商家怕赔本不敢进货,商店开着门,架子上空空如也;大商家明着开门,暗地里在仓库里储存大批物资,囤积居奇。
(有没有想起来近几年的房地产市场,报纸上天天说价格跌了。某巨头囤地囤了十几二十年,房子没盖,地涨了几十倍卖掉跑了。所谓别让某某跑了,就是这么回事)
在某次工商巨头的会议上,蒋经国言之凿凿,“本人此次秉公执法,谁若囤积逾期不报,一经查出,全部没收,并予法办!”
杜月笙起身,“犬子违法乱纪,是我管教不严,无论蒋先生怎么查办,都是他咎由自取。不过,请蒋先生派人去查查扬子公司的仓库。他们囤积的东西,尽人皆知是上海首屈一指的,希望蒋先生一视同仁。”
蒋被激的满脸通红,马上命令特别行动队,去封了扬子公司的仓库,将公司高层管理者抓捕。
可让他难堪的是,扬子公司是其表兄孔令侃的产业,孔令侃的姨妈,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。
两人在宋美龄面前大吵一架,一个要依法严办,一个则反击“不要欺人太甚,你家在美国的存款还是我办理的”。
宋美龄被气得脸色煞白,打电话让前线指挥作战的蒋介石回来处理。
蒋回来之后,扬子公司的货物被解封,媒体称这批货物已经登记是合法的;杜月笙的公子交了一笔罚金出狱。
处理结果当天,上海物价狂涨四倍。
在此后的一个月内,各类物品的价格疯狂上涨,平均上涨20多倍,米价暴涨近百倍,从每石20元直涨至2000元。
10月31日,国民党政府通过《改善经济管制补充办法》,实际放弃限价政策,金圆券改革彻底失败。
(7)
自8月19日币制改革开始算,到10月31日为止,金圆券改革历时70天。
在这段时间之内,国民党依靠特务手误强硬搜刮,在全国共收兑黄金165万两,白银904万两,银元2355万元,美元4797万元,港币8747万元,折合美金总数约14214万元(一年的军费开支,约等于现在的五六千亿美元)。
这成为其退守台湾的经济支撑。
这次币制改革,也彻底失掉了国民政府在大陆上最后一丝的民心,给自己的墓穴填上了最后一铲土。
(8)
讲了这么久,似乎跟比特币毫无关系?
不是,我觉得大有渊源,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。
在现代经济条件下,货币发行是所有政府合法统治的根基。
货币的正常运行,有自己的经济规律。
以蒋经国的十万特务,都无法让金圆券占领上海,就说明即使是政府强力推行,违背了货币背后的经济规律,也是无法实现的。(想想某种东西限价限了二十年,价格狂涨几十倍,有没有啥感触?)
现在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代币,其实包含了很多个方面的内容。
最基础的,匿名化无法监管,这就导致目前基于中心化设计的金融体系无法通过改造而适应。
也就是说,现有的比特币、以太坊,别的什么币,都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数字货币载体。
即使央行设计一套自己的数字货币系统,事先约定发行规则、交易规则,那是另外一套东西,对现有的区块链公司毫无意义。
(9)
所谓的“专业人士”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情况之下,会有种种昏招。
1948年之前,国民党的经济政策制定者是宋子文,哈佛经济学硕士,哥伦比亚大学博士,被视为当时最权威的经济专家。
可就是这样的专家,制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“1:200”法币与沦陷区货币比率,直接导致了全国沦陷区的恶性通货膨胀。
由于我党在解放区使用了实物工资(解放区职工月薪以小米计价,比如每个月工资50斤小米,而小米可以通过征粮来获得,粮食替代了货币的作用),未在这场经济抢劫中受损。
到目前为止,区块链代币未体现出来任何优于现有货币体系的优点,甚至还不如原来的实物货币。(不可通胀算是优点,但法币其实也可以做到不那么通胀,日元甚至还在通缩,那对经济也不见得是好事)
在过去的数千年中,食盐、粮食、布匹、白银等均曾经成为货币。一旦法币不受人信任,这些货币马上可以在实际运行中替代法币的地位。
就像前文所说,国民党的法币一旦疯狂通胀,广大解放区可以拒用法币,使用小米、麦子等实物来替代。只是交易效率有所降低,整体的经济运行可以保持平稳。(城市中的大宗交易无法运行,那时候都是用金银、美钞来交易)
如果当时有电脑和手机,比特币能马上替代法币,在经济中平稳运行吗?
现在的比特币有七千亿美元的市值,规模已经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国家的经济规模,可即使是委内瑞拉那样经济完全崩溃的国家,也没有用比特币来充当法币的角色,而是发行了“石油币”,这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。(即使委内瑞拉发行了区块链为基础的石油币,持有比特币的人又有啥好处呢?完全没有任何关系)
评论